首页

艾玛女王强制黄金

时间:2025-05-30 05:06:43 作者: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浏览量:60285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马帅莎 李仪)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白国龙 摄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天问二号任务工程目标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仅仅是天问二号任务漫长探测过程的“第一步”。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共包含发射段、小行星转移段、小行星接近段、小行星交会段、小行星近距探测段、小行星采样段、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再入回收段、主带彗星转移段、主带彗星接近段、主带彗星交会段、主带彗星近距探测段等13个飞行阶段。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期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白国龙 摄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8次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高轨发射的主力火箭,也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此前已完成108次发射,曾执行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月工程任务。为确保“长征三号乙火箭‘可靠、精准、准时’答卷”,跑好天问二号任务“第一棒”,设计人员历时2年完成了多轮设计迭代,同时满足了各方约束要求,实现火箭与探测器完美“交接班”。(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两部门明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

张曼菱回忆,1998年开始启动西南联大历史访谈纪录片时,她曾到北大朗润园请教季羡林先生能不能做这件事,“季羡林先生给我极大鼓励,他说‘你是北大的,又是云南人,你可以做。’”从此,她踏上这条艰难又幸运的道路。

老站换新颜 汕头站新站房正式启用

熊涛:科技成果转化要服务产业发展。因此,高校科研人员要充分了解产业现状及需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水果原料生产国,可果蔬加工率却不及发达国家,每年新鲜果蔬采后损耗率达25%以上。面对难题,我们把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果蔬现代加工领域,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蔬发酵专用菌库。但实验室里选育的菌株再好,如果不能进行工业化应用,就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经过一次次实验,我们开发出高活性的果蔬发酵专用益生菌剂,建立起直投式益生菌发酵果蔬生产新工艺。目前,相关技术和产品已在江中食疗、江西旷达等10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

水利行业首次获批筹建国家专业计量站

在昌乐县招聘会现场,前来应聘的求职人员络绎不绝。“招聘会现场提供的职位很丰富,我在招聘人员的指导下填写了两家企业的应聘报名表,希望可以留在家乡发展。”毕业返乡求职的刘永琦说。

委内瑞拉撤销巴西对阿根廷驻委使馆代表权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在发言时表示,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分享了宝贵经验,指出了数学学科及数学创新学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各自的探索和实践。“此次论坛将为数学学科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完)

今年长春机场运输生产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有341万亩盐碱地。近年来,当地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通过暗管排盐、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改良、生态利用,截至目前,东营市已将近百万亩盐碱地改造成为农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